网站支持IPV6

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  ›  粮油信息

今年湖北将调减水稻100万亩

来源:湖北日报 | 时间:2018-02-07 15:56| 字体大小:

  2月5日召开的全省春管春耕暨种植结构调整工作视频会上传来消息,今年湖北省将调减100万亩水稻,这是我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一项重要举措。

 

  根据农业部制定的《2018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调减方案》,我省需调减水稻种植面积100万亩。为落实这一部署要求,我省今年计划调减200万亩水稻劣势产区种植面积,其中,100万亩用于新增稻渔共作、再生稻等优质水稻面积,另外100万亩用于发展特色优势作物。

 

  我省早稻部分产区存在生产季节紧、成本高、产量低、品质差、销售难等问题,今年拟调减的双季稻劣势区主要集中在黄石、咸宁、黄冈等区域;少部分中稻生产分布在丘陵山区,面临缺水望天收、田块小而散、机械作业难等问题,今年拟调减的中稻劣势产区主要分布在十堰、恩施、宜昌等山区丘陵地带。

 

  调减的面积用于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主要是在滨湖田、低湖田和冷浸田等双季稻劣势区,因地制宜开展稻田绿色综合种养;新增再生稻面积,实现“一种两收,节本增效”;推进粮改饲,根据农时,在一季中稻收获后播种油菜、小麦等作物;在丘陵山区中稻劣势产区改种薯类、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

 

相关新闻

 

  一减一增说端倪

 

  调减100万亩水稻面积,调增100万亩特色优势作物。这其中,有着怎样的考量,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2月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

 

  为何要调减

 

  ——破解优质粮供给不足的问题

 

  曾几何时,面对国家粮库库存积压、粮食进口量却不断攀升的尴尬现象,许多人在疑惑:“粮食到底多了还是少了?”

 

  “其实,是优质的粮食产品少了。”省农业厅总农艺师肖长惜介绍,连续多年,国内粮食产量连年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已经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凸显,粮食产业迫切需要来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粮食生产受到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挤压,粮食补贴已逼近“黄箱”上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监利、钟祥等地采访了解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到抑制。钟祥市春源专业合作社种植水稻1.5万亩,受天气和市场影响,去年亏损100多万元,负责人朱小林坦言“种粮压力山大”。

 

  据了解,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将再次下调,这无疑释放了一个信号:围绕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粮食生产。

 

  “调减100万亩低质低效水稻面积,是形势所需,也是湖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的责任和担当。”肖长惜说。

 

  减无效供给,增绿色优质供给

 

  ——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斤

 

  调减100万亩水稻面积,会影响粮食供给吗?

 

  “减掉的是无效供给,增加了绿色优质供给。”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罗昆说。

 

  据了解,调减的主要是季节劣势产区低质低效双季稻、灌溉劣势产区低质低效中稻和低湖劣势产区低质低效中稻。

 

  减掉的产量,用绿色优质供给“补”起来。我省还有许多滨湖田、低湖田和冷浸田等双季稻产区,可因地制宜发展“稻虾共作”“稻鳅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绿色高效模式。在温光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双季稻产区,实行“双改单”,发展再生稻。不宜开展粮食生产的地方,可转型发展薯类、小水果等经济作物。

 

  产能的提升,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我省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挖潜力,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

 

  “在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条件下,可以确保我省粮食产量始终稳定在500亿斤。”罗昆说。

 

  调减100万亩能落实吗

 

  ——2.1亿元财政资金保驾护航

 

  如何保障“调减计划”如期完成?

 

  资金投向引导“湖北粮”加快转型。肖长惜介绍,《湖北省水稻产业提升计划》已经启动两年,下一步将及时调整财政资金支持方向,统筹调整资金2.1亿元,其中2000万元支持再生稻发展,1000万元支持山区红薯产业发展,1000万元支持粮经饲统筹发展,1.7亿元支持特优区发展。同时,加强国家调低水稻最低收购价的政策宣传,释放价格信号,给农民一个客观的收益预期,引导农民主动调减水稻种植面积。

 

  春耕备耕时节,全省将依托产业技术体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水稻产业联盟,成立专家指导组,深入调减任务重的地区,开展政策宣讲、技术服务、工作督导,将调减任务落实到县到乡、到户到田。

 

  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省将遴选20个县市发展青贮饲料生产,开展“粮改饲”示范;在潜江、监利、洪湖、黄梅等地示范稻田综合种养绿色高效模式;在黄冈、荆门等地开展再生稻绿色高效模式示范。

  • 分享到: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35楼 邮政编码:430064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0397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60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iphone版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