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  ›  交易分析报告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2017年年度交易分析报告

来源: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 时间:2018-02-02 15:46| 字体大小:

  一、综合篇
  2017年全年,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共成交各类粮油276.6万吨,成交金额78.63亿元。其中:成交国家政策性粮食177.42万吨,成交金额52.07亿元;成交地方政策性粮油98.44万吨,比去年增加3.14万吨,成交金额26.4亿元,比去年增加2.48亿元(其中省级储备粮成交63.86万吨,比去年增加13.68万吨;市县级储备粮成交30.83万吨;省临时存储粮食3.56万吨;市县临时收储粮食2003吨);成交中央在鄂储备粮2898吨,成交金额0.08亿元;成交贸易粮0.56万吨,成交金额0.15亿元。(具体成交情况见下表)
 
(数据来源: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2017年,我国经济整体稳中向好,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成效明显。2017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粮食流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为推动粮食行业深化改革,国家粮食局也在这一年在全国粮食行业开展了“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推动粮食行业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粮食流通改革转型步伐。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广大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粮食“去库存”为己任,积极参与大讨论活动,主动作为,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在推进地方储备粮、贸易粮和中央在鄂储备粮进场交易等方面取得长足成绩,在粮食去库存、稳定市场粮价、保证市场粮食供应、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为历史第二高产年。粮食总产量61790万吨,比2016年增长0.3%。分作物来看,2017年玉米产量21589万吨,同比下降1.7%;稻谷产量20855万吨,增长0.7%;小麦产量12975万吨,增长0.7%;其他粮食作物637万吨,增长4.8%。除粮食丰产外,粮食单产也有所增加。数据显示,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产367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3.6公斤/亩,增长1.0%。2017年国内粮食在种植结构调整上也取得初步成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粮食播种面积16.83亿亩,比2016年减少1222万亩,下降0.7%;其中,玉米播种面积5.32亿亩,比上年减少1984万亩,下降3.6%,小麦播种面积3.6亿亩,比上年减少299万亩,下降0.8%,稻谷播种面积4.53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纵观2017年粮油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步伐加快
  为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市场粮价、保护农民利益,我国于2004年开始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范围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油菜籽、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十多年来,对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市场粮价、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运行十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粮食连续十二连增,国际粮价下跌,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我国粮食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三高”并存,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走低,另一方面,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在政策的支撑下高位运行,国内价格大幅高于进口成本,市场主体不愿入市收购,国家收储压力急剧增加,市场活力减弱,不利于整个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国家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粮食品质下降等弊端也逐步显露出来,国家显然也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于2014年开始对大豆棉花、2015年对油菜籽停止了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2016年国家取消了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并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从1.35下调到1.33元/斤下调了0.02元/斤后,2017年,国家又将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下调了0.03元/斤、0.02元/斤、0.05元/斤,分别调整到1.30元/斤,1.36元/斤和1.5元/斤。这是2004年国内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以来首次全面下调。而且国家在2017年还公布,2018年国内主产区小麦最低收购价也下调0.03元/斤,至1.15元/斤。这是小麦在最低收购价连续4年保持不变后的首次下调。以上可以看出,国家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的“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这句话,正在逐步落到实处。2017年12月18日~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可以预计,2018年2月底3月初即将公布的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也将继续会有所调整。国家会在确保粮食安全、口粮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分品种施策,分步骤实施,逐步分离政策性收储“保增收”功能,激发市场活力,同步建立完善相应的补贴机制和配套政策。
  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2016年开始国家取消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将其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引导农民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调减库存较多的玉米种植,增加市场缺口较大的杂粮和豆类的播种面积,从去年的玉米市场来看,这一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粮食产量公告数据,我国去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为53167万亩,较上年减少1971万亩,玉米产量降至21589万吨,比上年下降1.7%。据国家粮食局信息,2017年全年共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1690亿斤,其中政策性玉米库存比历史最高点下降28%。去年新季玉米上市期间,价格一路高开高走,全国玉米平均价格普遍高于前年同期100~300元/吨不等。市场化收购以来,国家原来担心的农民卖粮难问题没有发生,产销区价格倒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贸易企业入市积极性大为提高,玉米北粮南运量大幅增加,玉米深加工企业也扭亏为盈,玉米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初步建立。
  三、新粮行情可观,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受种植面积普遍减少,需求旺盛,质量优于上年等因素影响,2017年,稻谷小麦菜籽和玉米在上市之后都掀起了一波上涨行情,一路高开高走,而且优质优价特征明显。去年湖北省小麦开秤价均在1元/斤以上,比往年高出0.05~0.15元/斤。油菜籽开秤价格集中于2.3-2.4元/斤,较上年高出0.3-0.4元/斤。优质优价、劣质劣价在稻谷上表现特别明显。中晚籼稻上市期间,优质稻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普遍上涨3分/斤。优质品种黄花粘收购价从1.4元/斤一路上涨到1.5元/斤,而水分杂质等指标严重超标的稻谷则大多收购价在1元/斤左右,甚至直接被收购用作饲料。
  下面我们就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2017年主要交易品种来回顾一下2017年的政策性粮食交易情况。
                
  二、 稻谷篇
 
  2017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4.53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量20855万吨,同比增长0.7%。早籼稻由于2016年国家下调了最低收购价0.02分/斤,受此影响,早籼稻播种面积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早籼稻播种面积8195万亩,同比减少235万亩,减幅2.8%。2017年早籼稻总产量3174万吨,同比减少103.7万吨,减幅3.2%;单产387公斤/亩,同比减少1.5公斤/亩,减幅0.4%。
  稻谷连年丰收,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自2004年开始,一直连续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且收购价不断上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从2004年的0.7元/斤涨到2014年的最高1.35元/斤,中晚籼稻从2004年的0.72元/斤涨到2014年的最高1.38元/斤,从而导致库存不断增加。而由于成品粮大米受价格低廉的进口大米冲击和市场供需影响,价格涨幅低于稻谷托市价格涨幅,“稻强米弱”导致大米加工企业利润严重下滑,大多数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政策性拍卖由于起拍价偏高,成交率又持续偏低,去库存节奏缓慢,高库存不仅消耗大量财政资金,而且保存期限过长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对粮食也是一种严重的浪费。稻谷库存高,消化难已成不争事实。在此种情况下,国家对粮食的收储制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在2016年国家就开始用早籼稻小试牛刀,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从1.35下调到1.33元/斤。2017年,国家又在2016年基础上,将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下调了0.03元/斤、0.02元/斤、0.05元/斤,分别调整到1.30元/斤,1.36元/斤和1.5元/斤。这是2004年国内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以来首次全面下调。而对于2018年的收储制度改革,更有专家建议,今后只公布稻谷最低收购价,可将稻谷最低收购价调低至1.20元/斤(其中粳稻1.25元/斤),不再分别设定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考虑到品种间的差异,粳稻和籼稻可保留一定质量差价,粳稻价格可比国家公布的稻谷最低收购价高0.05元/斤。但由于价格调低幅度较大,建议配套给予粮农基本收益补偿(每亩的补贴水平大致与玉米补贴相当)。同时托市收购启动延迟一个月,给予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新粮的足够时间。我们建议,为更好地推动去库存,腾出更多的仓容用来收购,同时满足用粮企业需求,在稻谷收购期间,不要暂停该品种的拍卖。
  2017年,国家政策性稻谷在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上共成交1028.26万吨,成交率12.33%,其中粳稻成交523.73万吨,成交率22.46;中晚籼稻成交383.91万吨,成交率11.42%;早籼稻成交120.62万吨,成交率4.56%。就湖北而言,中晚籼稻成交135.34万吨,成交率1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早籼稻成交2.25万吨,成交率0.88%。国储稻谷成交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起拍价普遍脱离市场行情,定价过高,导致大多数流拍。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在2017年5月17日中晚籼稻重启拍卖后起拍价在2016年起拍价基础上有所降低(国标三等2014、2015年产年分别是2770、2810元/吨,粳稻分别是3070、3150元/吨,2016年拍卖的中晚籼稻起拍价分别为2014年产2810元/吨,2015年产2850元/吨),但仍然偏离市场行情。以2015年产中晚籼稻为例,客户按照起拍价2810元/吨拍到以后,加上出库费和运费,到厂价是2940元/吨。而市场上大多数的2015年产优质稻品种“丰两优”市场价是2860元/吨,如果客户拍下来,每吨要亏损80元。所以国家有关部门期待的稻谷去库存效果并不理想。而在此之后6月23日重启的2013年产中晚籼稻起拍价就接地气许多,为2000元/吨,这个价格留给拍买用户的余地就很大,用粮企业拍买非常踊跃。据初步统计,2017年国家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累计投放2014年~2016年产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2600多万吨,成交170多万吨,成交率6.58%;累计投放2013年产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1900多万吨,成交450多万吨,成交率23.33%。而在湖北地方储备粮拍卖上,由于起拍价都是由卖方承储企业自己定价,所定起拍价大多数都是接近市场价,所以成交率也都非常高。据统计,2017年,湖北地方储备稻谷共投放94.95万吨,成交73.76万吨,成交率77.68%。由此可见,接地气的起拍价对成交对去库存非常重要。
  纵观稻谷2017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出调低稻谷最低收购价对稻谷市场影响并不是很大。稻谷产量不降反升,全年稻谷行情稳中略降。下面分季度回顾一下2017年的稻谷市场。
 
(数据来源:生意社)
  一季度,国家在2月17日公布了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继续在粮食主产区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17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0元、136元和150元。每百斤分别比2016年下调了3分、2分和5分,在国家政策性粮油交易方面,由于国家在2016年9月起中晚籼稻收购上市期间暂停了拍卖,仅剩最低收购价早籼稻挂拍。但由于起拍价偏离市场价的原因,早籼稻全部流拍。而地方储备由于储备企业自己制定的起拍价接近市场价,同时由于年初春节原因,企业备货需求增多,并且由于国家暂停了托市中晚籼稻拍卖,市场粮源不断减少,稻米价格总体呈振荡上行态势。一季度国储湖北早籼稻全部流拍,地储共成交稻谷21.36万吨,其中早籼稻成交5750吨,中晚籼稻成交20.78万吨。早籼稻成交均价为2398元/吨,中晚籼稻(含优质中晚籼稻)成交价在2600-3030元/吨之间。
  二季度,在年初大量的各级储备稻谷紧锣密鼓地轮出抛售和进口低价大米的冲击下,于2016年四季度稍有回暖的行情在二季度显露出疲态,除了优质稻谷行情仍然保持坚挺外,普通稻成交价不断下滑。5月17日,用粮企业期待已久的于2016年9月初停拍的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终于开拍,比2016年晚了1个半月。可是由于国家最终公布的起拍价(国标三等2014、2015、2016年产中晚籼稻起拍价分别是2770、2810、2850元/吨,粳稻分别是3070、3150、3190元/吨)远远高于市场预期的价格,重启开拍后的稻谷交易并没有呈现出预期的火爆场面,而是零星成交,大多数省份甚至零成交。直到6月份,国家开始大量投放2013年产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由于三等中晚籼稻起拍价为2000元/吨,比较接地气,因而受到大部分用粮企业的欢迎,成交率显著上升到40%以上,稻谷去库存开始初露端倪。二季度国储湖北早籼稻成交0.73万吨,成交率0.74%,中晚籼稻成交62.85万吨,成交率37.04%;地储共成交稻谷36.97万吨,其中早籼稻成交2.23万吨,成交率64.66%,中晚籼稻成交34.74万吨,成交率84.74%。早籼稻成交均价为2441元/吨,中晚籼稻(含优质中晚籼稻)成交价在2100-3030元/吨之间。
  三季度,7月份早籼稻开始收割上市,在种植面积减少、南方洪涝灾害和连续高温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早稻总产有所下降。7月上旬湖北早稻开秤价在2500元/吨左右,之后小幅上涨到2560~2600元/吨,基本稳定在最低收购价2600元/吨附近。由于湖北早稻产量少,价格高,而且国家近两年又调低了早稻最低收购价格,因此2017年国家早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在湖北没有启动,仅仅在早稻主产区江西和湖南两省有所启动。预计今后随着最低收购价的不断调低,不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将成为常态。8月中旬以后,湖北早熟新中晚稻也开始陆续上市,收购价格在 2360-2660 元/吨之间。由于受前期高温影响,新上市中晚稻破碎率偏高,腹白多,质量普遍较差。9月份,随着新季中晚籼稻的大量上市,9月15号以后,国家暂停了中晚籼稻的竞价销售。9月22日,大米竞价销售方案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粮食局 财政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大米竞价销售试点方案﹞的通知》,根据试点方案,国家有关部门将在黑龙江、安徽、江苏、江西4省进行大米加工竞价销售试点。可见国家稻谷去库存的步伐并没有随着暂停中晚籼稻的竞价销售停止。遗憾的是,大米竞价销售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2017年底,都没有举行。9月28日,国家发布了在安徽湖北四川3省启动 2017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通知。2017年中晚稻仍然执行托市收购政策。最低收购价为每斤1.36元(三等),比去年下调了0.02元/斤。三季度国储湖北早籼稻成交0.09万吨,成交率0.38%,中晚籼稻成交72.49万吨,成交率11.31%;地储共成交稻谷15.29万吨,其中早籼稻成交0.78万吨,成交率100%,中晚籼稻14.5万吨,成交率72.76%。早籼稻成交均价为2189元/吨,中晚籼稻(含优质中晚籼稻)成交价在2000-2960元/吨之间。
  四季度,10月份重启了国储早籼稻拍卖,而且2013年产早籼稻起拍价从之前的2640元/吨降为2000元/吨(三等),所以受到湖北用粮企业抢购,成交率颇高,而对于未降起拍价(2750元/吨)的2014、2015和2016年产早籼稻来说,则成交率为零。这再一次说明了接地气的起拍价对去库存的重要性。由于十一前后大部分稻谷主产区尤其是湖北连续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很多地区中晚稻倒伏导致穗上发芽,甚至沤烂在田里,收上来的稻谷也很多是水分超标,给农民造成了不少损失。针对这种情况,为减少农民损失,11月1日国家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粮食局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2017年秋粮收购工作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通知中指出:“要针对产后受灾特殊情况,打破常规,相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统筹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切实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帮助农民售粮变现,防止发生农民‘卖粮难’和霉粮坏粮。”中晚籼稻的收购也因稻谷质量普遍下降而受到影响,进度较往年偏缓。而由于优质粮源减少,优质优价特征凸显,优质稻市场收购价跟去年同期相比普遍上涨60元/吨。黄花粘品种收购价从2800元/吨一路上涨到3000元/吨还难以收到。但随着各地收储企业补库接近尾声,优质稻价格逐步趋稳。四季度国储湖北早籼稻成交1.43万吨,成交率1.49%;地储共成交中晚籼稻0.09万吨,成交价在2780元/吨之间。无早籼稻成交。
               
  三、 小麦篇
 
  2017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3.6亿亩,比上年减少299万亩,下降0.8%,小麦产量2595亿斤,增产19亿斤,增长0.7%。
  2017年,国家政策性小麦在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上共成交1007.38万吨,成交率6.86%。就湖北而言,小麦共成交17.83万吨,成交率0.51%。国储小麦成交率低于稻谷,主要原因是稻谷在2017年调低了起拍价,而小麦未做调整,因而成交率不高。而2017年湖北地方储备小麦成交24.6万吨,成交率75 %,远高于国储湖北小麦的成交率。原因也跟稻谷一样,由于起拍价都是由卖方承储企业自己定价,所定起拍价大多数都是接近市场价,所以成交率非常高。
  纵观2017年小麦的价格走势图,可以看出整体呈上涨态势。
(数据来源:生意社)
  一季度,由于2016年受天气影响,小麦产量较往年有所减少,小麦行情延续了2016年10月份开始升温的小麦走势,仍然保持坚挺。到3月底,小麦价格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了20%左右,达到2455元/吨。一季度国储湖北小麦成交6.55万吨,成交率0.7%;湖北地方储备小麦成交20.58万吨,成交率83.95%,成交价最高2600元/吨,最低2200元/吨,成交均价2434元/吨。
  二季度,新麦开始收割上市。国储陈麦受新麦上市影响,加之起拍价高企,成交低迷,而新麦由于大部分省份播种面积减少,质量较好,因而开秤价格高于上年,湖北省内各地开秤价均在1元/斤以上,比往年高出0.05~0.15元/斤。湖北新麦5月份上市以后,收购价格稳定于托市价1.18元/斤(三等小麦)附近。安徽、湖北、河南、江苏、河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均先后启动了2017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市场上的陈麦价格在大量新麦上市影响下,也逐渐走低,接近新麦价格。由于新麦较陈麦品质要好,面粉企业纷纷“喜新厌旧”,弃陈麦而用新麦,即使少量地采购陈麦,也是用来掺兑之用。二季度,受到陈麦上市的冲击,湖北小麦成交较一季度大幅下降,国储湖北小麦仅成交4.24万吨,成交率0.49%;湖北地方储备小麦成交1.12万吨,成交率32.34%,成交价最高2500元/吨,最低2300元/吨,成交均价2377元/吨。
  三季度,恰逢中秋国庆双节节日效应,同时由于启动托市收购,大部分新麦已经进入国家储备粮库,而存放在农户手中的少量余粮由于惜售心理也暂时不会出售,市场小麦供应量偏紧,致使小麦整体价格小幅上涨,但随着9月30日国家托市收购执行期临近尾声,从9月中旬开始,新麦上市以来一直上涨的新麦价格出现首次滞涨。三季度国储湖北小麦成交1.31万吨,成交率0.15%;湖北地方储备小麦成交0.27万吨,成交率28.16%,成交价最高2250元/吨,最低1900元/吨,成交均价2067元/吨。
  四季度,国家公布2018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每斤较2017年下调了0.03元。这是小麦自2006年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以来的首次下调。进入10月份以来,由于小麦托市集中收购期结束,新麦大部分进入了国家粮食储备库,同时由于农户、贸易商小麦的惜售心理,新麦上市量不多,主产区新麦市场供需依旧显得偏紧,小麦价格整体延续高位偏强运行,市场上小麦价格与国储麦拍卖价格差价逐渐缩小,制粉企业开始购入拍卖粮搭配新麦使用以满足生产需求,国储陈麦成交率不断上升。四季度国储湖北小麦成交5.73万吨,成交率0.80%;湖北地方储备小麦成交1.12万吨,成交率32.34%,成交价最高2500元/吨,最低2300元/吨,成交均价2377元/吨。
                
  四、 菜籽油篇
    
  2017年,对于菜籽油市场来说,是震荡走弱的一年,市场价格从年初最高的7400元/吨跌到最低6200元/吨,对广大油脂企业来说,像坐过山车一般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的跌宕起伏。2016年,国家为去库存,调低了临储菜籽油的起拍价,因此成交一直火爆。2017年临储菜籽油在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上共成交89.06万吨,成交率99.82%。就湖北而言,共成交22万吨,成交率99.55%。成交价最高7400元/吨,最低5800元/吨,成交均价6564元/吨。湖北地方储备菜籽油成交0.68万吨,成交率80.07 %,成交价最高7000元/吨,最低6800元/吨,成交均价6994元/吨。
(数据来源:生意社)
  2017年临储菜籽油的拍卖交易时间只有短短的2个多月,进入3月份的第2周,国家就暂时停拍了临储菜油。究其原因,自2016年10月重启菜籽油拍卖以后,经过近半年持续每周10万吨成交率将近100%的拍卖,2013年及以前收储菜油已经基本接近拍卖完毕,所剩无多,而已经拍出的现货经国内监测显示,实际被终端消费的只有少部分,大多数都转为渠道库存,市场供应压力明显增加,而3~4月处于菜油的消费淡季,导致菜油价格不断下行。国家为避免抛压过重影响市场价格,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作出了暂时停拍的通知。直到2017年最后一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了临储菜籽油在2018年1月5日重启拍卖的公告。主要原因是受到春节消费旺季的预期影响,加之经过大半年消耗,库存量不断减少,价格逐步回升,湖北地区进口四级菜油价格在6700~6800元/吨,菜油市场逐渐复苏。纵观全年,2017年的菜籽油市场上半年受临储菜籽油拍卖和国际市场影响,价格不断下滑,下半年受临储菜油暂停拍卖和中秋十一双节节日提振影响,价格逐渐震荡上扬,不过随着2018年1月份即将重启的菜籽油拍卖,预计菜籽油供应压力仍较大,菜籽油上涨空间有限。
  过去的2017年,是我国粮油市场不断创新与奋进的一年,在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粮食安全、粮食去库存、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在这一年,湖北省粮食局出台了《关于加快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做好粮食交易服务工作的意见》、《湖北省地方储备粮油竞价销售交易细则(试行)》,为全面推进湖北省粮食电子交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在推进地方储备粮、中央储备粮和贸易粮进场等交易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8年,我们将继续本着“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积极为广大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交易和信息服务,在粮食去库存、稳定市场粮价、保证市场粮食供应、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分享到: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35楼 邮政编码:430064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0397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60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iphone版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