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  ›  粮食生产

“中国粮”见证大国责任与担当

| 时间:2017-10-17 14:21| 字体大小:

 

        10月16日是第37个世界粮食日,本周也是第27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中国以仅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和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22%的人口,这样瞩目的成就,让世界聚焦中国。“海水稻”研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高产“巨人稻”试种成功,袁隆平团队超级杂交稻亩产创世界新纪录,稻香千里、硕果累累的景象是中国保障粮食安全,解决贫困饥饿问题不懈努力的缩影。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作为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从灾荒、战乱、物质紧缺的时代走来,人们更能深切体会到,吃饭既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发展问题。“粮食安全要靠自己”、“中国碗要装中国粮”、“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的重要理念,不仅体现出我国对粮食安全认识的战略高度,也展现出中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走适合自身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的决心与自信。
 
       回顾过去五年,我国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聚焦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差距持续缩小,农业农村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作为人口大国,确保自身的粮食安全,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在世界粮食日这样的特殊节点上,“中国粮”见证了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有力地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世界疑问。
 
       如今,吃得健康、吃得环保成为社会的新诉求。从关注数量到要求质量,这样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如何提供优质的粮食,把好粮食从种植到收购,再到储存的质量关,实现粮食全产业链的质量监管,是粮食安全问题中的更高环节。进一步注重土壤环境保护,研发优质品种,出台利农惠农政策,助推农业现代化,使粮食安全更上一个台阶,让优质粮走进千家万户。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越是在形势好的时候,越不能麻痹松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更复杂的国际粮食格局,丝毫不能放松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回答好中国城镇化发展带来的“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实施好科技强农战略,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成为粮食安全有力的支撑,开创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的新天地,都是粮食安全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饥饿和贫困是全世界的责任,中国人不仅自己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也在为减少世界饥饿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袁隆平院士有一个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有22.5亿亩水稻,如果有一半种上杂交稻,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5亿人。”这种天下苍生俱饱暖的朴素情怀,恰恰彰显了中国以自身发展贡献于世界,以中国担当不断推进世界进步的格局和胸怀。

  • 分享到: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35楼 邮政编码:430064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0397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60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iphone版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