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  ›  粮食市场

小麦市场化购销活跃阶段性机会尚存

来源:粮油市场报 张荣胜 | 时间:2019-01-17 13:49| 字体大小:

  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小麦市场化购销将会进一步活跃,优质优价的市场特征也会进一步明显。由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季节性特征突出,把握阶段性、品种间市场机会尤为重要。

 

  2018年是我国小麦收储制度改革的关键一年。从“政策市”向“市场市”步伐的加快,小麦市场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相反,购销市场化、优质优价的市场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小麦收储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由于国家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和临储小麦拍卖底价,政策性小麦价格重心同比下移,导致市场小麦价格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监测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441元/吨,较当年1月底下降90元/吨,较上年同期下降109元/吨。2018年产新小麦价格高位出现在11月中旬,时间比2017年提前,高位水平比2017年下降,高位运行的持续时间也较2017年缩短。

 

  2019年小麦市场如何演绎?笔者认为,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麦市场化购销将进一步活跃,优质优价的市场特征也会进一步明显。作为主要口粮的小麦价格仍难出现反常表现,维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将是大概率事件。虽然市场难以出现大幅波动,但由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季节性特征突出,把握阶段性、品种间的市场机会则显得较为必要。

 

  麦市整体依然不会缺粮

 

  2018年小麦虽因灾减产,但不足于影响供需大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872万吨,比2017年减少306万吨,小幅下降2.2%。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8年全国小麦产量13151万吨,较2017年减少283万吨,其中冬小麦产量为12463万吨,较2017年减少306万吨。有关专家认为,2018年全国夏粮产量虽然略有下降,但仍属于较好的收成。

 

  国家政策性小麦库存仍显偏高。2018年夏粮小麦收购,由于小麦市场价格较高,加之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质量标准提高,由国标五等及以上提高到国标三等及以上,政策性小麦收购数量大幅下降,仅收购了235万吨。尽管2018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同比大幅减少,但历年积累的临储小麦库存依然显得偏高。初步统计,目前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仍在7300万吨以上。

 

  市场供需平衡有余,供应依然相对宽松。我国小麦市场虽有“刚性需求”之说,但近年来需求整体变化并不大。有关机构预计,2018/2019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2756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30万吨,增幅4.3%。预计2018/2019年度全国小麦供求结余量为675万吨,较上年度减少901万吨,减幅为57.2%。

 

  新季小麦长势基本正常。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预计2018年秋冬种冬小麦播种面积较上年稳中略减,但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增加。据气象遥感监测,当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2%、71%。尽管冬小麦长势略差于上年同期,但整体仍属正常。业内人士认为,天气若不出现大的意外,2019年小麦产量仍将维持稳定。

 

  政策价格重心或继续下移

 

  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首次下调,2019年继续跟进,说明国家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的趋向与步伐始终是稳步推进,逐步将最低收购价调整至合理水平,回归政策的托底功能,既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又要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按照政策的执行期限来看,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价格继续下调的影响效应将在2019年逐步体现。

 

  2018年国家临储小麦销售底价经历了两次调整,分别为1月16日和4月18日,累计下调了110元/吨。随着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继续下调,市场预计国家可能将继续下调临储小麦销售底价。从国家恢复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成交情况看,2016年产小麦成交一直较好,而2017年产小麦由于拍卖底价较高,成交情况一直并不理想。

 

  随着小麦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出于“去库存”及“降成本”的考虑,笔者认为,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仍然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如果国家继续下调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底价,那么政策性小麦价格重心将进一步下移。

 

  市场化购销将会更加活跃

 

  2018年夏收政策变化较大,小麦收购由政策性收储为主向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加快,政策性收储对市场的影响减弱,而市场化收购的影响则大大增强。虽然主产区六省有三省启动了托市收购,但“启而不动”现象突出,小麦托市收购量同比大幅下降。市场化收购始终担当着主力军角色,市场化收购也基本主导着夏收期间的麦市行情。

 

  2018年夏收期间,主产区六省累计收购小麦5015.2万吨,同比减少2190.7万吨。尽管整体收购量较上年同期减少,但从收购结构上看,市场化收购数量占总收购量九成以上,以往政策性托市主导收购形势、中储系统收购“一枝独大”的市场格局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同时,市场购销显现的另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由于政策性收购力度弱化,加之农户惜售心理较强,集中售粮方式改变,往年市场的收购高峰基本没有出现,小麦收购期拉长,常态化售粮与常态化收购已成为市场新态势。

 

  笔者认为,2018年夏收小麦收购,基本体现了由政策收购主导向市场收购主导的转向。市场化收购主体对市场的反应更加迅速,决策更加灵活。同时,收购主体的多元化也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售粮渠道,活跃了粮食流通体系。可以预计,随着收储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2019年的小麦市场化购销将会更加活跃。

 

  优质优价市场特征会更明显

 

  综观2018年夏收以来的小麦市场,由于主产区各地小麦受灾状况不同,粮源质量良莠不齐,市场购销冷暖不一。不同质量小麦价格泾渭分明,市场行情走向分化特征异常明显。

 

  据市场反映,2018年小麦市场较为普遍的现象是,高质量小麦价高难采,质差小麦价低难卖。截至2018年12月底,主产区符合质量的普通小麦主流进厂价为2470~2560元/吨,而超标小麦价格仍多集中于1800~2200元/吨之间,相对于质优小麦价格偏低。

 

  从区域上看,由于南方部分地区受灾较重,小麦质量普遍偏低。当前,华北地区新小麦进厂价格普遍在2500~2560元/吨,苏皖地区在2470~2500元/吨,南北小麦价差也高于上年同期。

 

  我国小麦市场整体供需充裕,一定程度上说是普通小麦供给宽松,而优质小麦则量少价高,供给偏紧。截至2018年12月底,优质小麦进厂价:山东菏泽“济南17”为2670元/吨,河北石家庄“藁优2018”为2710元/吨,河南安阳“郑麦366”为2680元/吨,优普小麦价差为207元/吨,处于较高水平。预计2019年小麦市场优质优价的定价法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小麦进口重在调剂品种余缺

 

  2018年,受异常天气影响,全球小麦主产国小麦普遍减产,国际小麦价格呈上涨态势,加之中美贸易摩擦、国产优质小麦价格低于上年同期等因素影响,进口小麦利润空间收窄,用粮企业小麦进口积极性较往年降低。

 

  2018年12月29日,美湾3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26.5美元/吨,合人民币1555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692元/吨,比2017年同期上涨921元/吨。

 

  澳大利亚一直是我国进口小麦重要来源国,但2018年因旱灾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小麦等农作物价格急剧上涨,小麦价格从每吨120澳元涨到330澳元,12个月上涨3倍。

 

  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1月我国进口小麦14万吨,同比减少1.6万吨;2018年1月至11月我国共进口小麦286万吨,同比减少30.6%。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8/2019年度我国小麦进口量为28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88万吨,减幅为23.9%。

 

  我国小麦市场供需相对宽松,进口小麦主要是为了调剂品种余缺,加之进口数量在国内总消费量中占比较低,小麦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大。同时,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国产小麦也将逐步满足国内对专用小麦的需求,对国外小麦需求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步降低。

 

  阶段性波动中把握市场机会

 

  2019年是国家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化的一年,按照“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改革原则,国家对主产区小麦继续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虽然政策性小麦价格重心或出现新的下移,但在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大前提下,小麦作为口粮品种,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几率仍然不高,维持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将是大概率事件。

 

  由于我国小麦生产、收储、消费的季节性特征比较突出,加之结构性供需矛盾仍存,小麦价格阶段性及其品种变化较为明显。一般表现为上半年震荡回落,下半年往往会呈现上行态势。而品种上优质小麦行情好于普麦,高质量小麦市场贸易机会相对较多。

 

  综观2018年的小麦市场,政策消息调整密集,市场行情波澜不惊。其间既有惊喜、也有沮丧,既有欢乐、也有忧伤。持有质优小麦库存并在当年11月中旬以前销售的贸易商大多赚了钱,而一味持粮待沽、囤粮赌市的贸易商则感到后悔。由此看来,2019年小麦市场在政策与市场的博弈中,如何抓住季节性波动、区域性供需及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市场机会仍然非常必要。

  • 分享到: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35楼 邮政编码:430064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0397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60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iphone版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