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  ›  粮食市场

玉米涨了,小麦却跌破了1.5元!这事有点麻烦

| 时间:2023-11-20 16:22| 字体大小:

​东北的这场雪给玉米带来了很大底气,确切的说,是三场雪,不管怎么说,终于让跌跌不休的玉米缓了一口气。
但玉米这边刚松了一口气,小麦却绷不住了,而且令市场感到意外的是,多个产区的主流价格正在逐步跌破1.5元/斤。
自小麦收获以来,经过市场反复磨合,1.5元/斤基本上已被看作是小麦的一个平衡线,所以这次小麦突然跌破了1.5元,不免令市场开始紧张。
那么,小麦为啥突然跌了呢?
其实在新农观看来,小麦的下跌并不意外,或者说自国庆节后,小麦的疲态就已经显露无疑了。
还记得上半年,小麦有过三次比较猛的下跌,直接使麦价从1.6元的高位跌到了1.3元,这种俯冲的速度着实令市场惊慌。
直到新季小麦收获遇上了烂场雨,才扭转了局面。
主要扭转了什么呢?
一是扭转了情绪。
尤其是近两年,情绪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说情绪不能改变根本的供需,但是却可以改变阶段性的购销节奏,所以对价格也就有直接影响。
之前小麦大跌时,市场看空一片,到烂场雨后,小麦出现了质量分化,于是看涨情绪瞬间点燃。
二是扭转了小麦的行情。
毕竟主产区小麦受损,直接影响了今年小麦的产量,受损产区不得不加快对周边粮源的调入,从而改变了小麦的供应及流通格局。
另一方面,小麦的需求也是增加的。
自从麦价大跌以后,与玉米价格呈现倒挂,小麦再次发挥替代优势,进入饲用领域。
而上半年玉米价格较高,甚至一度差点冲破了1.6元/斤,也使得小麦淀粉对玉米淀粉的替代增加,从而提振了小麦的需求。
但是自小麦收获以后,价格开始上涨,而到玉米收获上市以后,迎来大跌,于是小麦与玉米的倒挂结束,无论是淀粉还是饲用,小麦都逐渐失去了优势,小麦需求也开始回归到了单一的面粉需求。
而受大环境影响,整体面粉需求并不旺盛,到中秋国庆时,这一弊端已经凸显,所以在长期需求不旺的拖拽下,小麦价格下跌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这是小麦下跌的一个主要逻辑,而从这个逻辑中可以看出,小麦的下跌已经与玉米的涨跌关系不大了。
那为什么说这是件麻烦的事呢?
小麦下跌后,市场开始有了新的担忧,尤其是小麦跌破了1.5元这个安全线以后,市场开始担心,后续小麦还能不能上涨?
对于这一点,新农观认为倒不必太担心,因为后续小麦上涨的机会点在于两件事上:
一件是小麦的区域不平衡和质量分化。
这是后续小麦发力的一个重要契机。
另一件则是春节前的备货。
虽然说今年整体消费大环境都不太好,但是春节毕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消费的提振依然可期。
但麻烦的是玉米。
从这回小麦与玉米的走势分化可以看出来,小麦已经开始与玉米再次“脱钩”,小麦基本处于退出替代的状态,因此小麦的涨跌已对玉米影响不大,而玉米想要继续上涨只能靠自己努力了。
但一方面,今年玉米增产丰收,且卖粮意愿较高,而收粮主体多谨慎观望,玉米难有太大起伏;
另一方面,猪价低迷,养殖户集体亏损,且明年上半年依旧低迷,因此饲用仅维持刚需,难有太多放量。
      所以玉米想要持续上涨,难度不小,且上行空间压力较大,涨幅有限。 
 
      (来源:新农观)



  • 分享到: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35楼 邮政编码:430064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0397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60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iphone版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