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4日)中储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进口玉米的年内的第二次拍卖,与7月1日首轮拍卖不同的是,此次拍卖不再采取定向邀标的方式,取而代之采取了公开竞价的方式。其中要求“买方应当基于交易清单及实际看样的情况,自行判断进口玉米是否符合自身的采购及使用需求(包括但不限于进口玉米是否属于转基因、参考指标等),该批进口玉米严禁流入口粮市场”。投放量级方面也有所放大——投放总量为305964吨。投放标的覆盖11个省份共计140个标的(下图所示)。
据市场参拍企业实际反馈情况,此次进口玉米拍卖的成交率85.95%,从成交率来看较周二进行的首拍确实有些降温的迹象。但从各个区域的实际成交情况来看,成交率偏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辽宁、湖北以及河北三个省份,其中成交率低于五成的湖北地区由于底价2360元/吨较高,加上出库费折算基础成本要2390元/吨,加上短倒的运费以及脂肪酸指标偏高的因素影响,其性价比显然不如当地的刚刚上市的三等小麦价格。而首拍成交火热的地区包括广西、江苏、福建、湖南等地依然保持着全部成交的态势。且部分地区在提升了拍卖底价的前提下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溢价,例如广西地区将底价提升至2380元/吨之后,最高成交价为2470元/吨,算上出库费用,整体出库成本已经达到2500元/吨。
来源:上海钢联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也对部分饲企进行了调查了解,其表示之所以进口玉米能够以相对较高的价格成交,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当下市场当中的玉米毒素偏高、进口玉米虽说脂肪酸值整体较高,但毒素方面还是相对较低,因此可以通过部分进口玉米与毒素偏高的国产玉米进行掺混使用进而保障原料整体的指标在一个相对合理区间。
不容否认,进口玉米的投放对于当下供应相对偏紧的玉米市场形成了较好的补充,但后续的投放频次、规模以及价格仍将左右玉米价格市场走势。而且从此次成交的情况来看,南方销区的热度未见有降温的迹象出现,内贸玉米普遍毒素偏高的情况侧面也反映出市场对于低毒素优质玉米的渴求度依然很高,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后期的玉米市场“好粮好价”的局面仍将延续下去,在距离新季玉米大规模供应市场还有3个月的前提下,优质粮源刚需仍有很大概率推动其价格重心继续上移,这也是两轮进口玉米投放市场对于市场来说显现出来的“潜在机遇”。
(来源:粮湖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