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  ›  粮食市场

早稻陆续收获上市 市场购销逐渐“升温”

| 时间:2025-07-07 22:22| 字体大小:

进入7月上旬,南方早稻陆续收获上市,市场购销热度逐渐提升。各级储备已经陆续开始进行2025年产早稻竞采工作,烘干厂、贸易商等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早稻。与此同时,陈稻市场购销活跃度进一步下滑,价格延续稳中下行趋势。

早稻陆续收获上市

各级储备积极竞采

进入7月上旬,南方早籼稻陆续收获上市,烘干厂、贸易商等主体陆续开秤收购。据市场调研,本周,江西烘干厂潮粮收购价普遍在0.90~0.96元/斤;湖南角山米业于7月3日开始挂牌收购新季早籼稻,其中圆粒早稻(28%水分以内湿稻谷)收购价1.03元/斤,普优收购价1.00元/斤,普通稻收购价0.97元/斤。新季早籼稻收购拉开序幕,预计湘赣地区大规模收获上市要等到下周。

从本周开始,南方各级储备已经陆续展开2025年产新季早籼稻的竞价采购工作。据统计,本周竞采成交价集中在:江西圆粒早籼稻1.32~1.34元/斤,浙江和福建圆粒早籼稻1.37元/斤,广东圆粒早籼稻1.37~1.44元/斤、珍桂早籼稻1.58~1.63元/斤,基本都是折价成交。

今年南方产区圆粒早籼稻种植面积增加,产情整体趋好,新稻供应比较宽松,且由于圆粒早籼稻主要用于各级储备补库,在供应宽松预期下,后期圆粒早籼稻行情预期并不乐观。

高温多雨天气并存

新稻生长略受影响

本周,稻谷主产区气象条件整体略偏差,新稻生长仍受影响。东北大部降水量50~80毫米,利于一季稻生长发育,辽宁东部、吉林中部等地降雨强度大,部分低洼稻田渍涝风险较高;广西、云南、四川盆地等持续多雨,累计降雨日数6~8天,多雨寡照易导致水稻作物根系早衰、受淹倒伏,田间湿度大也易引发病虫害发生发展。

6月30日至7月5日,江南中东部、华南中东部、江淮、江汉东部及黄淮东部等地出现35℃~39℃的高温天气,局地40℃以上,浙江大部、江西中东部、福建北部等地早稻将出现轻至中度高温热害,不利于授粉结实和籽粒充分灌浆。

据农业气象监测,目前早稻主产区普遍处于抽穗至乳熟期,广东、湖南和江西部分地区已开始收获上市,广西早稻收获上市还有10天左右;一季稻西南地区大部处于分蘖至孕穗期,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返青至分蘖期。

拍卖行情继续走弱

连续六周成交下滑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显示,7月1日投放2020年至2022年产稻谷60.1万吨,实际成交1.7万吨,成交率2.9%,成交均价2627元/吨;成交量比上周减少2.2万吨,成交均价下跌37元/吨,成交全部为黑龙江省粳稻,南方中晚籼稻全部流拍。至此,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成交量已连续六周下滑,周度成交量从最高的23.2万吨降至1.7万吨。

综合来看,4月1日至7月1日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已进行14期,累计投放864.7万吨稻谷,实际成交125.6万吨,成交率14.5%,成交均价2657元/吨。其中,粳稻成交122.2万吨,占比约97%;中晚籼稻成交3.4万吨,占比约3%;早籼稻全部流拍。

今年最低收购价稻谷投放的粮源主要为2020年至2022年产稻谷,经过前期的拍卖成交出库,目前剩下的粮源基本上都是质量偏差的,市场主体采购意愿不高。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消息称,7月8日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计划投放2020年至2022年产中晚稻60万吨。分品种看,中晚籼稻30万吨,粳稻30万吨;分年份看,2020年产12万吨,2021年产31万吨,2022年产17万吨;分省份看,黑龙江省30万吨,河南省18万吨,安徽省9万吨,江西省3万吨。

 



  • 分享到: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35楼 邮政编码:430064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0397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60号

 

  • 官方微信

  • 抖音
扫描二维码下载iphone版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