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玉米处于新旧交替期,新疆已率先收获,华北春玉米及蒜茬玉米陆续上市,东北新粮也将登场,叠加轮换出库、拍卖粮投放及市场空头情绪浓厚,贸易商出货积极性提升,玉米价格持续回落加速与新粮接轨。
随着贸易商加快出货,山东蒜茬玉米上市叠加东北粮源持续到货,当地玉米流通量增加,晨间到车量连日回升,8月24日达652台(近一月高点)。到车量增加但下游需求未见起色,深加工企业持续下调收购价。本周到车量虽小幅回落(26日晨间454台),但玉米价格跌势未改——周二多数企业普降4-20元/吨,部分企业多次调价(如临清金玉米周一、周二两次下调,最新价1.20元/斤);更有恒仁工贸1.19元/斤、日照金禾博源1.105元/斤跌破1.2元关口。
东北产区新粮临近上市,陈粮加速向新粮价格靠拢,叠加本地出货压力及需求疲软,深加工企业持续压价。26日黑龙江绥化昊天、青冈龙凤、京粮龙江及辽宁铁岭国投下调5元/吨,绥化昊天执行1.09元/吨;黑龙江北安象屿、海伦国投、肇东成福下调10元/吨,北安象屿干粮14水1.06元/吨;吉林梅河口阜康更大幅下调20元/吨至1.095元/吨。
新粮上市压力下,玉米价格虽持续回落,但也有特殊信号:持续大幅降价的新疆梅花26日起开秤收新季玉米,潮粮折干价1870元/吨(较上周涨100元/吨)。新粮开秤在即,市场聚焦东北企业给出的偏低采购价(如部分企业报价引发热议),今年东北开秤价走向成关键看点。
进口拍卖持续遇冷,虽常态化进行但市场关注度低。8月26日计划投放197988吨,实际成交30574吨,成交率仅15%。
港口库存方面,自一季度末以来北方四港库存持续下降至历史低位,截至8月15日降至151.1万吨(单周减26.3万吨,降幅扩大);当周下海量32.9万吨(较前一周增8.2万吨,持续增长),去年国庆至今下海量超前两年总和。受此影响,南方港口库存止跌回升但区域分化——截至第34周末,广东内贸玉米库存77.9万吨(环比增14.73%,同比激增206.69%);广西减4.5万吨(降42.45%),福建减1.8万吨(降41.86%)。
锦州港近期集港量低位,贸易商观望情绪浓,实质放假状态,下海量有所提升。近一周港口主流收购价不涨反跌,锦州中孚单周大降75元。8月26日,港口集港量28车(1500吨,较前一日增6车)、火车51节(3060吨)、轮船1艘;主流收购价2210元/吨(环比上周降70元,同比降120元);锦州中孚价格暂稳,执行2210元/吨(带票)。
期货市场,周二大连玉米各合约全线下跌,主力合约增仓下行。截至15:00,C2511合约收盘2158元/吨(较上周同期降12元),当日开盘2154元/吨,盘中最高2163元/吨、最低2150元/吨,结算价2157元;持仓量增19933手至100万手以上,资金净流入6573万元至30.33亿元。

持仓报告显示,当日C2511合约成交量53万余手(较前一日减22.55万手)。多头主力增仓16503手至74.7万手,空头主力增仓21956手至79.7万手。合约增仓下行,资金呈净流入,盘面博弈加剧。

国际方面,截至2025年8月22日当周,全球玉米价格企稳回升,芝加哥期货反弹1.48%。尽管美国玉米丰产预期强(作物巡查显示单产和产量前景乐观),但低价刺激出口需求及空头回补,推动价格脱离季节性低点。虽巡查显示单产低于USDA预期,叠加美玉米需求强劲(出口恢复增长)、优良率71%,周一芝加哥玉米上涨。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当周,美玉米出口检验量130.53万吨(环比增24%,同比增39%);巴西官方数据则显示,8月前四周累计出口玉米496万吨(去年同期606.32万吨),二季玉米收割率98%。
自玉米2511合约成为主力以来持续回落,8月22日(周五)最低跌至2147元(该合约11月以来新低)。本周跌势放缓震荡运行——周一冲高回落(收盘2154元,最高2179元),周二继续震荡(收盘2158元)。技术面看,2511合约处下跌行情但跌势趋缓,有企稳迹象:连续两日上攻五日均线未果,周二再度跌破;周线KDJ有拐头趋势,下方支撑逐步增强。
消息层面,玉米供应转向新季且持续宽松,下游需求偏弱,小麦替代优势明显,现货仍有回落可能;但中国仍未采购美国玉米。
综上,短期玉米盘面超跌反弹概率较大,未来或进入震荡区间运行,仍存在创新低可能!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