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  ›  粮油信息

国际市场再探新低 国内行情平稳运行

来源:粮油市场报 | 时间:2025-10-31 16:50| 字体大小:

当前,国内中稻收获已基本进入尾声,双季晚稻处于成熟收获期。新稻集中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快,季节性供应压力持续增大。河南省和湖南省先后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稻米市场有所企稳。然而,国内大米市场需求依旧乏力,国际大米价格持续走弱,国内稻米市场预计将以震荡为主,短期难以出现趋势性上涨行情。

国际市场米价走弱

同比下跌幅度较大

2025年全球稻谷丰收、供应宽松,各主要大米出口国出口意愿强烈,而菲律宾和印尼等传统大米进口大国因本国稻谷丰产,均阶段性限制大米进口,导致全球大米出口竞争空前激烈。国际大米价格一降再降,部分主要出口国大米出口价格甚至已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上周,泰国大米(5%破碎率,出口FOB报价,下同)351美元/吨,周环比下跌3美元/吨,较年初下跌172美元/吨,较上年1月下旬下跌318美元/吨,跌幅达47.5%,已跌至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越南大米370美元/吨,周环比下跌4美元/吨,较年初下跌140美元/吨,较上年1月下旬下跌283美元/吨,跌幅达43.3%;巴基斯坦大米335美元/吨,周环比下跌14美元/吨,较年初下跌121美元/吨,较上年1月下旬下跌298美元/吨,跌幅达47.1%。受国际大米供求关系影响,大米价格波动幅度巨大。

由于国际大米价格同比大幅下跌,与国内大米的价差也迅速拉大。10月24日,广东早籼米批发价3810元/吨,泰国大米(5%破碎率)理论到港完税成本2934元/吨,国内外价差876元/吨,同比大幅增加1020元/吨;越南大米到港完税成本3028元/吨,价差782元/吨,同比增加1020元/吨;印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3239元/吨,价差571元/吨,同比增加457元/吨;巴基斯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2763元/吨,价差1047元/吨,同比增加816元/吨。国内外大米价差快速扩大,我国大米进口压力骤增,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平稳运行带来挑战。

国内新稻全面上市

稻米市场小幅震荡

河南、湖南两省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市场信心受到提振,加上天气好转,湖北、安徽等地中晚籼稻品质有所改善,稻谷出米率提升,近期新稻收购价上浮。但当前大米需求处于阶段性淡季,而中晚稻仍处于上市高峰期,市场供应压力有增无减,加之托市启动地区较少,市场主体采购仍较谨慎,稻米市场整体处于小幅震荡之中。

10月28日,黑龙江绥化圆粒粳稻收购价2660元/吨,长粒粳稻292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佳木斯圆粒粳稻收购价2640元/吨,持平,长粒粳稻2800元/吨,下跌20元/吨;龙江县圆粒粳稻收购价2640元/吨,长粒粳稻2840元/吨,均持平;鸡西圆粒粳稻收购均价2700元/吨,圆粒粳米出厂价3680元/吨,长粒粳稻收购价2940元/吨,长粒粳米出厂价4100元/吨,均持平。吉林德惠大米加工企业超级稻收购价2940元/吨,超级稻米出厂价435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辽宁粳稻收购均价2865元/吨,周环比下跌26元/吨;粳米批发均价5540元/吨,持平。

河南中晚籼稻收购价2410元/吨,周环比持平。江苏中晚籼稻(国标三等)收购均价2632元/吨,周环比下跌12元/吨;粳稻收购均价2724元/吨,下跌14元/吨。湖北中晚籼稻收购均价2596元/吨,周环比上涨2元/吨;中晚籼米出厂均价4028元/吨,下跌7元/吨;“丰两优”中晚籼米出厂价398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300元/吨,均持平。

江西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580~2700元/吨,中晚籼米出厂价378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湖南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800元/吨,“珠两优”大米出厂价42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安徽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740元/吨,周环比下跌20元/吨。浙江杭州市场黑龙江产优质晚粳米批发均价5740元/吨,江苏产优质粳米4640元/吨,江西产晚籼米4720元/吨,安徽产晚粳米434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中稻收获基本入尾

收购进度快慢不一

当前,各地一季稻收获已基本结束,南方双季晚稻正在收获中。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主产区收获已超八成半。分作物看,中稻过八成,玉米近九成,大豆过九成,双季晚稻两成半。分区域看,东北、西南、西北主产区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黄淮海秋粮收获过八成;长江中下游中稻和晚稻灌浆成熟,已收获七成半。产粮大省黑龙江秋粮收获基本结束,截至10月27日,该省水稻收获完成时间同比提前3-5天。

由于今年东北、黄淮、江南和华南各主产区气候差异较大,各地稻谷收获进度不同,收购进度也有所差异。截至10月25日,江西收购中晚稻168万吨,同比减少1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29万吨,同比减少0.5万吨。截至10月24日,安徽省市场化收购中晚稻36.2万吨,同比减少8.5万吨,其中中晚籼稻35.7万吨、粳稻0.5万吨。截至10月20日,河南省市场化收购中晚籼稻70.3万吨,同比增加33.2万吨(截至10月25日,托市收购中晚稻1.2万吨)。

国内稳价底气十足

稻米市场有望趋稳

今年中晚稻上市以来,国内稻米市场出现小幅下行走势,但总体幅度不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消息,10月22日,湖南中晚籼米批发价3780元/吨,较年初下跌110元/吨,跌幅2.8%;同比下跌20元/吨,跌幅0.5%。黑龙江圆粒粳米批发价3700元/吨,较年初上涨60元/吨,同比上涨60元/吨,均上涨1.6%。这与国际大米市场大幅下跌形成鲜明对比。

当前,虽然中晚稻上市压力较大,随着主产区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陆续启动,除部分地区新稻卖压较大外,整体下行趋势得到遏制。当前我国托市稻谷库存为5000多万吨,不足2020年的一半。而目前我国的仓容达7.3亿吨,高于上年的粮食总产量。因此,我国完全有能力实现新稻应收尽收,不存在供应过剩导致稻米价格大幅下跌的现象。

不过,短期内国内稻米市场不太可能出现小麦市场9月下旬以来那样的强势上涨行情。小麦市场上涨是因超预期托市收购,叠加小麦进口大幅下降和饲料企业大量收购小麦用作饲料原料,导致流通市场小麦供应趋紧。而当前中晚稻市场托市收购刚刚启动,托市收购量并不大,且今年大米进口同比大幅增加,稻米替代需求同比减少,在托市收购量未超过上年水平的情况下,若无外力影响,暂时不太可能出现趋势性上涨。‍



  • 分享到: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35楼 邮政编码:430064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0397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60号

 

  • 官方微信

  • 抖音
扫描二维码下载iphone版客户端